2025年7月18日下午15:00-17:00,大数据与基础科学学院主办的2025青年学者学术沙龙(第七期)在主楼615顺利举行。本次沙龙聚焦前沿学术领域,邀请张福荣、王洋、孙智磊、吕燕会四位博士,围绕微纳光学、凝聚态物理等方向分享最新研究成果,为学院教师搭建了跨学科交流的优质平台。
活动伊始,张福荣博士以“基于微纳结构的全息加密与全息显示研究”为题展开报告。在微纳光学与全息光学领域,他深入阐释微纳结构如何赋能全息加密与显示技术突破,从原理创新到潜在应用场景,为在场教师呈现了全息技术发展的新可能,引发对信息安全与新型显示技术融合的思考。

随后,孙智磊博士带来“磁控溅射制备氮掺杂二氧化钛薄膜”的研究。在凝聚态物理与功能性薄膜方向,他详细介绍磁控溅射技术在制备特殊掺杂薄膜中的应用,从实验设计到薄膜性能表征,展现了功能性薄膜在光电器件等领域的应用潜力,为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。

吕燕会博士分享“分离和转移电荷增强二维材料器件性能”的成果。围绕凝聚态物理与低维材料器件领域,她阐述电荷调控对二维材料器件性能提升的关键作用,从材料改性到器件优化,为二维材料走向实际应用提供新思路。

王洋博士聚焦“微观体系量子摩擦的机理研究”,在凝聚态物理与高能物理理论领域,剖析微观量子摩擦现象背后的复杂机理。通过理论推导与模拟验证,为理解量子世界的能量交互提供新视角。

最后,孙涛院长总结强调:“跨学科交流与协同创新非常重要,物理学科是学院博士非常集中的方向,通过这样的学术交流,期待能与计算机、数学等学科激发出更多创新点,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。”
本次学术沙龙历时两小时,四位博士的报告各具特色,涵盖微纳光学、高能物理理论、功能性薄膜制备、低维材料器件等多领域,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。现场教师积极互动,围绕研究方法、成果应用等展开深入探讨,拓宽了学术视野,激发了科研热情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推进青年学者学术沙龙系列活动,为学术交流与人才成长筑牢平台,助力学院科研创新发展迈向新高度。